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

第371天....前半生與後半生...婆媳之間
















昨天從花蓮搭乘11點37分的自強號回高雄。

剛好遇到一位導遊,正好帶著一個日本旅行團正要前往高雄進行下一個旅程。

或許是當導遊的緣故,整路上她也是十分健談的和我聊了許多。

甚至是一些算的上滿私人的瑣碎事情也和我分享了不少。

導遊是位65歲年紀的大姊(我都快要可以叫阿嬤了)

她和我一樣也是苗栗人,父親是客家人,母親是日本人。

年輕的時候認識現在的先生,於是跟著先生從苗栗嫁到了台北。


因為夫家在當時候的環境算是相當的優渥,先生的母親也是位十分傳統的台灣婆婆。

大姊說剛嫁進去的時候,婆婆見她把衣服丟洗衣機洗的時候,當場破口大罵,堅持要她用手洗,這樣衣服才會乾淨。

地板要跪在地上用手擦,早餐要吃自家煮的,就連先生孩子的中餐都要一大早起來預備好新鮮的飯菜帶便當。

大姊說她的婆婆對她相當苛刻,以致於如今雖然婆婆已經高齡94歲了,目前住在安養院當中,然而她始終無法饒恕她的婆婆,也未曾去安養院探望過她。

她也曾向她先生埋怨過,她的先生說:一個是我的媽媽,一個是你,我在中間我也很為難。

她說她能理解,甚至現在她的兒子娶了媳婦,對於自家和岳家的一些事情,在某些情狀下也是處於十分為難的狀態。


聽了大姊的分享,我也思考了一些事情。因為我能明白,也能理解。

小時候,母親和阿嬤的關係一直不大好。

冷戰了好多年,如今感謝神她們兩個真的在彼此之間取得一個平衡,

現在我阿嬤逢人就稱讚我的媽媽真的很孝順之類的。


然而在這當中,我覺得丈夫真的是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。

不是說為難就好,不是夾在中間不管事就好。

怎麼樣能夠在媽媽與太太之間成為一個良好的協調性的角色,這是需要智慧的。

即便你在外面擁有非常好的事業成就,家裡的事情搞不定,

那凝結的氣氛即便你回了家仍然無法感到舒坦。


當然以現代社會來看,其實真正的婆媳關係已經和過去不同了。

雖然無法完全窺知她人的家庭生活。

起瑪總是聽到人家在說:誰誰誰的婆婆很疼啊!  還是誰誰誰對她婆婆很好啊....之類的。


其實說的簡單,但真正去做到其實還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。

但我想如果保持一種心態或許關係就會不一樣。

身為媳婦,轉個念頭可以想:謝謝妳這麼多年,辛苦養育了我的先生,對妳好是應當的,也是我的責任。

身為婆婆,轉個念頭或許可以這麼想:你和我一樣也是離開自己的父母嫁過來的,我要謝謝妳照顧我的兒子。

身為丈夫,轉個念頭或許也能夠這樣想:妳們都是我愛的以及愛我的人,一個生養我,照顧了我的前半生,侍奉妳是我應當的;一個願意和我共度此生,我的後半生都要和她一起的,
妳們我一個都不能少。


嗯....當然以上也是頗為理想化的念頭,畢竟真正能夠這麼想的其實不多。

情緒的當下,能夠轉念思考的更少。


所謂婆婆,台語念作"搭ㄍㄟ"...搭ㄍㄟ 搭ㄍㄟ...諧音上可以譯作"擔家"..過去的歲月她也是和自己的丈夫一起擔起了這個家。

所謂媳婦,台語念作"新ㄅㄨ"...新ㄅㄨ 新ㄅㄨ...漢字可譯作"新婦"...嫁了丈夫就叫婦...也許不像婆婆嫁了2、30年....所以有許多事情還是必須要學習的。


總之,願神的愛在每個家庭當中連結彼此。

無論如何,都是一家人。

不分你我。

因為我們都是因著神的安排才會在一起的,

我們都是因著神的愛,彼此相愛。

祝福~~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