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底因為房租合約到期了,於是乎我從原本位於左營的租屋處,
遷居至現在的鹽埕區。
住在這裡已經超過半年之久了,然而對於鹽埕的時代故事,還是令我感到很好奇。
平常沒事總是喜歡騎著摩托車在附近繞來繞去。
許多古早味的小吃、美妝店、家庭理髮廳以及一些老舊廢棄的建築....填滿在這個小小的鹽埕埔裡。
住所位於愛河畔,正確位置是"府北里"
一日,閒來沒事上網估狗了一下"府北里"三個字,才赫然發現原來我所居住的地方在過去的30多年前是全台有名的風化區之一。
=口=|||
原來台灣有句話是說:北有寶斗,南有府北。
北部的寶斗里也就是現在萬華一帶(如果有看過艋舺應該會知道)
南部的府北正是我目前所居住的地方。
難怪我家附近一堆看起來似乎開了好長一段時間的美妝店、金飾店甚至還有一兩家老舊旅社。
當然也有一、兩間隱藏在巷弄當中的"小吃店"。
由於當年美軍駐台時期,那些美國大兵上岸之後通常都想找個女人溫存一下。
據說當年府北的娼館多達數十間,可想見當年這一帶入夜後,鶯鶯燕燕,種種風花雪月的景況。
來高雄之前,總是聽人這愛河一帶仍有不少的流鶯在此徘徊,
據說是所有娼館被下令撤除之後,那些不知該何去何從的小姐們,仍舊留在附近,獨自成為個體戶從事同樣的工作。
每次只要經過河西路,我總會留意一下周遭的人事,不難發現她們在河畔徘徊的身影。
總是看見幾張相同的面孔,
穿著花色的衣裳,頭髮染得黑亮。
點著鮮紅的胭脂,或坐或起身行走,尋找客源。
看她們都上了年紀,仍是逗留在那處,只求有個男人能回頭多看她們一眼。
洩慾也好,同情也罷。
看著她們,我的腦海中總是臆測著她們的故事。
或許她們在十幾歲青春正茂的年紀就被賣到這裡生活了。
老鴇開了價就這樣販售了她的初夜,也許以她當時的年紀也不懂甚麼叫做"第一次"。
可能想逃走,不是遭到挨打就是挨餓。
對於家人的消息始終音訊全無,在這巷弄間只能過一天算一天。
或許一個晚上,同一張床上滴落了好幾位不同身分、年紀、職業、階層賣力的汗水。
又或許還有她的眼淚,但可能連她自己也忘了昨夜裡還曾哭過。
然後一次又一次地,懷了客人的孩子。
或著拿掉,又或者生了下來然而最後還是一樣遭逢被賣掉的命運。
她們沒有其他工作技能,甚至體力也無法負荷一般人所從事的工作。
於是在政府推動掃黃政策之後,她們依然停留在這裡。
然而這些女人,她們不再青春,不再似三十年前那樣地美好可愛。
卻仍然期待有個男人經過,付出些微的代價,
短暫的將她們再救贖一次。